教學
儒家各人物的教學思想主張
想針對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等人
在教學上的主張有一些深入了解與比較。
但只有孔子資料比較好找
不曉得是否也有孟、荀在教學上的思想與主張。
孔子部分若可歸納整理也很感謝。
想針對孔子、孟子、荀子等人
在教學上的主張有一些深入了解與比較? 孟子教育(教學)思想: 孟學的核心思想是心性之學
即所謂性善論。
而所有的教育思想核心
便循此向外發揮
觸及天下之事。
只要本心自覺
人的內在價值飽滿自足
就可以超越外在有形的各種困限或誘惑
昂然立於天地之間。
其重點大致是: 首先是養而後教
之後便是政府應「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」;即所謂 為政者須繼養民安民之後
進一步以善教民、德化天下的「王道之終」。
其次
他認為人倫是教育之根本。
孟子想到的是堯舜的存心
以為人在衣食飽足之後
若未施以教化
不免怠惰放逸
秉賦的善性 良知 便可能因物欲擴張而被蒙蔽
「聖人憂之
使契為司徒
教以人倫:父子有親
君臣有義
夫婦有別
長幼有序
朋友有信。
」(滕文公上) 再次是需要「 秉於自覺心的發動 」
透悟本心
時時反觀
掌握自我。
孟子說:舜的「樂取於人以為善 」(公孫丑上 )
其力量之強大
不但 可以完成自我的教育
也是教育他人的熱力來源。
孟子的教育理念是秉持自覺心的發動。
再次是「尚志 」
即指出了學習的方向
以孟子教育觀點
那就是成就一個道德生命的方向。
故孟子的教育(教學)方法是:一、因材施教~孟子曰:「 教亦多術矣
予不屑之教誨也者
是亦教誨之 而已矣。
」(告子下)二、以身示教 ~為人師長 應當具備的基本修養
就是「 以身作則」。
三、勤學不斷 。
四、堅持理想。
即施教者堅持理想
這是把握原則。
五、要權衡適中。
及教學方法應富有彈性、可以靈活來運用
必須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。
荀子教育思想: 荀子的教育思想
大多集中在勸學篇內。
在荀子書裡的其他各篇
如性惡篇主張有教無類
教育機會均等。
在修身篇和儒效篇
曾提到尊師重道及教育環境。
此外尚有「化性起偽」和「學可以為聖人」的觀點
分別見於性惡與禮論兩篇。
勸學篇的要旨
係說明為學之重要及目標
另外尚有治學之方法等
都是教育重要環節。
而荀子的學記
則側重在教的方面
不同於勸學篇的核心重點「 偏重於學 」。
大致上你只要翻開勸學篇和學記
就能找到答案。
其重點是:教與學不可分離
教學須重程序
並使教育與生活打成一片;教學方法須重誘導、鼓勵、啟發。
並強調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!
孔子教育思想: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教育家
距今已有二三千年
他的教育思想直至今天仍然很有借鑑作用。
《 論語 》是一本記錄了孔子言論的書
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孔子的哲學思想和教育思想。
孔子所提倡的教育
可說是人格教育。
即道德與政治哲學的延長
道德與政治的目的
即孔子教育的目的。
孔子的教材主要是六經( 詩、書、禮、樂、易、春秋)和六藝(禮、樂、射、御、書 、數 )。
而教學內容則設教分德行、言語、政事、文學四科
分科專習。
至於孔子的教學法與教育觀是: 一、因材施教~因材施教是依照受教者的性向、個性、特殊能力等來施教
所以首先必須了解受教者的性向及個性。
論語裏顯示孔子不只力求了解學生的個性
而且還很自覺地做到因材施教。
二、注重啟發:孔子喜歡運用舉一反三的類推教學法。
如論語述而篇說:「不憤不啟
不悱不發
舉一隅不以三隅反
則不復也。
」學而篇則說:「 賜也
始可與言詩已矣
告諸往而知來者」。
三、學思行並重:孔子認為只學而不思
就會陷於迷惑而無所收穫;只是空想而不肯讀書
那是危險的
因為這會容易使人容易有錯誤的想法 。
例如 為政篇說:「學而不思則罔
思而不學則殆」!
四、注重溫故知新:孔子認為把已知的知識再複習
可以有新的啟發
而且覺得這是很開心的事
這大概因為重溫已知的知識而有新啟發時那種成就感可使人滿足、喜悅。
如為政篇說:「溫故而知新
可以為師矣。
」 五、重視學習興趣:孔子認為瞭解一件事物
不如對一件事物有興趣。
如雍也篇說: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
好之者不如樂之者。
」 六、要有教無類: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教育胸襟。
孔子之所以能成為萬世師表
這種有教無類的教學態度是一個很大的原因。
如衞靈公篇說:「子曰:有教無類。
」 註:孟子是主張性善的
孔子則未清楚指出人性是善是惡
但他認為人性是可以改變的
這是一個很正面教育觀
因為人性既可改變
則只要教師盡力教好學生
是可以讓學生變成有用的人
將來貢獻社會。
孔子的名言佳句,孔子身高 191,孔子弟子,孔子決戰春秋,孔子生平,孔子論語,孔子的中心思想,孔子的故事,孔子 電影,孔子眼孔子,孟子,荀子,教學,思想,孟子說,教育,堯舜,滕文公
康熙|劉銘傳|吳三桂|曹植|秦始皇|溥儀|周瑜|鄭成功|曹操|康有為|隋文帝|孔明|關羽|司馬昭|梁啟超|毛澤東|司馬懿|施琅|鳳雛|雍正|哥倫布|黃忠|光緒|楊堅|朱元璋|李世民|劉備|洪秀全|司馬炎|張飛|林爽文|希特勒|鄧小平|拿破崙|孫權|慈禧太后|武則天|乾隆|
教學
參考: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51301040355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,請留言給我,將移除本文。謝謝!
留言列表